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园林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16:45:38   浏览:933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园林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园林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舟山市园林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舟山市园林管理局

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舟山市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舟委发[2005]35号),建立舟山市园林管理局,为副县处级事业单位,同时挂舟山市市政管理处牌子,归口市城建委管理。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关于城市绿化、市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参与起草全市城市绿化、市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二)参与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专业规划和绿地系统详细规划;参与制订定海、临城新区城市绿化年度建设计划;负责制订定海、临城城市绿化年度管理及养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参与编制城市重大绿化项目建设书和可行性报告,负责绿化项目的方案制订、选址定点、扩初会审、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四)负责全市绿化工程建设和养护市场的管理,参与城市绿化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

(五)负责定海、临城新区城市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及景观设施的管理、园艺技术的指导;负责定海、临城新区城市道路绿化、行道树种植管理、城区花卉布置工作;负责定海、临城城市古树名木的调查、挂牌和养护工作;负责城市绿化苗木、花卉产业的宏观指导工作;推广乡土树种及花卉新品种的应用。

(六)负责对全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和园林绿化企业的业务指导;协助做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及职工技能培训工作;负责全市城市绿化统计和行业档案管理工作;参与城市绿化行业有关产业政策、改革方案的研究。

(七)负责定海城区防洪排涝工作;负责定海城区河道?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定海城区、临城新区泵站排水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定海城区、临城新区桥梁、河道护栏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定海城区、临城新区道路和人行道维修、养护工作;参与定海城区、临城新区排水管网设计图纸的会审和新建管道的竣工验收。

(八)负责定海城区隧道市政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九)负责定海城区、临城新区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的疏通、维护工作。

(十)负责定海城区、临城新区其他市政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十一)承办市城建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园林管理局内设12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重要会议的组织以及文秘、信息宣传、档案、信访、保密、后勤事务等工作;承办局机关及所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管理;制订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局机关和所属单位党群工作的日常事务。

(二)财务科

负责财务预算、结算、编制、统计、医疗保险、资产管理及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三)园林绿化管理科

参与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及城市重大绿化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负责绿地率审核;参与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负责定海城区、临城新区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负责全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信息收集及档案管理工作。

(四)园艺管理科

指导城区及政府重大活动的花卉布置工作;编制城市用花年度计划,考核检查城区花卉养护工作,对公园、广场、绿地园艺景观、花园式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协调管理;推广乡土树种及花卉品种的应用,负责全市苗木花卉产业指导工作。

(五)市政设施管理科

负责定海城区、临城新区市政设施的日常管理;参与市政工程的竣工验收;负责市政养护工作的考核检查。

(六)工程管理科

负责本局所属园林绿化和市政工程的实施、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组织内部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参与定海城区、临城新区园林绿化、市政工程的图纸会审。

(七)排水管理科

负责定海城区、临城新区污水泵站的日常管理;负责定海城区?门、闸门、河道排水的管理。

(八)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管理科

负责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和中外游客接待、讲解、服务等工作;负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日常工作;负责对遗址公园设施、山林防火、园容园貌的日常管理。

(九)定海公园管理科

负责定海公园园容园貌管理和儿童乐园设施管理。

(十)海山公园管理科

负责海山公园的景观、绿地、设施、园容园貌管理及山林防火工作。

(十一)广场管理办公室

负责文化广场、港务广场、双拥广场、海滨公园广场的设施维护管理、广场景观管理、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和安全管理。

(十二)园林绿化质量监管科

监督管理定海城区、临城新区绿化质量,考核检查绿地养护工作。

三、人员编制

市园林管理局(市市政管理处)机关差额拨款事业编制87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科级领导职数12名。

四、其他事项

设立舟山市园林管理局新城园林管理所,为副科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5名。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6月2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黑龙江省体育场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黑龙江省体育场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1997年6月12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条例
第一条 为加强体育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发展体育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体育场所,是指用于体育竞赛、训练、教学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建筑物和固定设施,包括向社会开放的公共体育场所和单位使用的非公共体育场所。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均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体育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公共体育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村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安排。
第五条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体育场所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各级人民政府的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体育场所管理工作。
第六条 公共体育场所发展规划,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公共体育场所,应当符合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公共体育场所发展规划,并符合公共体育场所建设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体育场所建设项目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在资金上给予保证。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投资、捐资建设体育场所。
第八条 城市、村镇新建的居住区,应当按人均不低于0.2平方米的用地标准规划建设公共体育场所。
第九条 新建各类学校体育场所的建设,应当条例下列标准,达不到标准的,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立项:
(一)新建大专院校应当有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和一定数量的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
(二)新建中学应当有含100米直跑道的400米环形跑道,或含60米直跑道的250米环形跑道,并在环形跑道中建有足球场等运动场,有符合学校规模的篮球场、排球场、体育活动室等体育场所。
(三)新建小学应当有内含60米直跑道的200米以上环形跑道,并在环形跑道中建有足球场等运动场。有一定数量的篮球场、排球场、体育活动室等体育场所。
现有各类学校应当参照新建学校的标准,将体育场所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接各自条件,将体育场所建设列入单位发展规划。
第十条 公共体育场所和训练场所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不得减少其使用面积。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建、扩建、拆迁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同意,并报上级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大型体育场所的改建、扩建、拆迁必须经省体育行政部门同意。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拆迁体育场所,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报批手续。
第十二条 因城市规划确需拆迁公共体育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原有的性质、规模重建。
(二)重建公共体育场所的选址应当与城市规划相一致。
(三)具备重建公共体育场所的资金。
(四)重建与拆迁应当同步进行。
将市中心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所迁建到市中心区域外的,应当严格控制。对从区位好的地段迁入区位差的地段的,拆迁单位在重建时必须改善条件。
第十三条 公共体育场所应当向社会开放,为全民健身提供服务和方便。
第十四条 非公共体育场所除用于本单位的体育活动外,可以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在保证体育活动使用的前提下,可以综合利用其设施,开展适合本场所特点的体育性经营活动或有偿服务,提高体育场所的利用率。
第十五条 公民应当爱护体育场所,遵守体育场所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体育场所,已被侵占,收回后仍可作为体育场所的,应限期收回;已挪作他用,不能再作体育场所的,由挪用单位按同等条件另建。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场所,应当经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其他手续。
第十七条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场所的辅助设施开展非体育话动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同意,并不得影响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和使用。临时占用期满后,应当限定时间恢复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的原有功能,保证体育场所完好。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体育场所应当在工程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向所在地体育行政部门办理体育场所注册登记手续之后方可投入使用。
登记情况应当上报省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本地区的体育场所管理档案,逐级登记造册。已有体育场所的单位应当在本条例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 按本条例有关规定补办登记手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体育场所应当建立使用、管理和保护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安全和完好。
体育场所每年要有一定的投入用于维修,保证其正常使用。
体育场所应当严格执行公安、消防、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治安、消防和卫生等项制度,切实加强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定期对体育场所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人员应当出示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在建设和保护体育场所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可视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条,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同意改建、扩建及拆迁公共体育场所,造成其使用性质改变、使用面积减少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侵占体育场所及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同意占用体育场所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至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坏的应当予以赔偿。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同意临时占用体育场所或影响公共体育场所的使用和开放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公共体育场所,未按规定办理体育场所注册登记手续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公共体育场所无使用、管理、保护制度,不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罚款。
第二十四条 在体育场所建设、管理、使用中,违反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公安、消防、卫生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由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体育场所管理人员因玩忽职守或者以权谋私致使体育场所被侵占或遭受损坏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拒绝、阻碍体育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公务,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由黑龙江省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应用解释。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1997年6月12日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龙岩市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


关于批转龙岩市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龙政综〔2009〕37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有关“大力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精神和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民发〔2007〕92号)的要求,为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推进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龙岩市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建立和实施临时救助制度,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将临时救助工作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落实工作责任,保证资金到位,确保临时救助制度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规范运作,使临时救助制度与其他现有救助制度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龙岩市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在全面建立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基础上,为及时有效解决城乡困难家庭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临时救助是指对城乡困难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暂时生活困难时,由政府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一种临时性救助基本制度。

  第三条 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的实施和管理。

  第四条 临时救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救急救难;

  (二)及时、高效、适度、公正;

  (三)实行属地管理、分级救助;  

  (四)救助水平与筹资规模相适应。

  

第二章 临时救助对象和范围

  第五条 现阶段我市临时救助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的常住居民,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

  (一)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低收入家庭,重点是低保边缘家庭。

  (二)虽然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特殊原因仍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三)当地政府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第六条 临时救助针对救助对象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重点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救助:

  (一)因医治危重疾病,在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报销部分和其他社会帮困救助资金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数额较大,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二)因遭遇火灾、车祸、溺水、矿难等突发性意外事件,在扣除各种赔偿、保险、救助等资金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三)因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过重,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不含自费择校生)。

  (四)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城乡困难家庭,经其他救助措施帮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难以维持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救助:

  (一)因赌博且不悔改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二)参与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组织活动的。

  (三)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真实收入情况、出具虚假证明的。

  (四)当地政府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人员。

    

第三章 临时救助标准

  第八条 临时救助标准,应当根据救助对象困难原因、程度、种类等因素,结合临时救助资金状况,合理划定救助档次和标准,实施分级分类救助。

  第九条 临时救助实行市、县两级救助,按照逐级救助的程序进行。各县(市、区)民政局负责对本辖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对象实施临时救助,市民政局负责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实施再救助。  

  第十条 临时救助一般为一次性救助,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由向同一机关重复申请临时救助,在一个自然年度内享受临时救助的次数一般不超过两次。县级一次性救助金最高限额为3000元,市级再救助最高限额为5000元。具体救助标准由管理机关按照救助对象实际困难程度确定。

     

第四章 临时救助程序

  第十一条 临时救助的申请,原则上以家庭为单位提出。按照家庭申请、村(居)委会审查,乡、镇(街道)审核,民政部门审批的操作程序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临时救助的申办程序:

  (一)城乡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所需材料。

  (二)村(居)委会在接到申请书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申请人要填写《龙岩市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附件1),连同有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街道)。

  (三)乡、镇(街道)应当自收到村(居)委会上报材料之日起2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必要时可以进行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应立即将申报材料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及时向申请人发出告知书(附件2,下同),并将申报材料退回所在村(居)委会。

  (四)县级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街道)审核材料之日起2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确定救助金额并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及时应及时向申请人发出告知书,并将申报材料退回乡、镇(街道)。县级民政部门必要时可以进行核查。

  (五)对在县级临时救助后仍有特殊生活困难的对象,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市、区)民政局签署意见后,可向市民政局申请再救助。市民政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根据救助对象临时生活困难原因、困难程度、困难种类等因素进行审批,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确定救助金额并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及时向申请人发出告知书,并将申报材料退回县级民政部门。市民政局必要时可以进行核查。

  (六)对突发性灾难导致无法维持生活等特殊困难家庭,应当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必要时县级或市级民政部门可直接受理。  

  第十三条 申请所需材料:

  (一)申请人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

  (二)身患疾病的需提供县级(含县)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必要的病史材料复印件,新农合或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出具的医疗费用总额收据及补助、报销凭证复印件。

  (三)遭受灾害的需提供乡、镇(街道)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材料。

  (四)因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过重的需提供子女学籍或相关证明。

    (五)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民政部门应建立救助对象审批材料、资金台账、发放名册等临时救助工作档案,并加强档案管理,做到资料完整,便于查询利用。

  

第五章 资金筹集与管理

  第十五条 临时救助资金由市、县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市本级初始基金按50万元标准筹集,县级初始基金按辖区内户籍人口每人不低于1元的标准筹集。年度终了,当年支出部分次年由财政列入预算予以补足。今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和基金规模。

  第十六条 民政部门每半年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临时救助资金开支情况,由财政部门审核后定期从财政专户中拨付给民政部门,保证发放。

  第十七条  临时救助以提供现金救助为主要方式,原则上临时救助金2000元(含)以下直接发放现金,2000元以上通过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申请人提供的银行账号必须是申请人或其家庭成员的开户账号。

  第十八条 民政部门临时救助资金应实行专帐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其筹集、管理和使用接受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第六章 监督与处罚

  第十九条 临时救助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民主评议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 申请临时救助的城乡困难家庭应接受民政部门的调查,并如实反映相关情况。对提供虚假证明、采取欺瞒手段骗取临时救助金的,一经查实全额追回冒领款物,一年内不再受理申请。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和有关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临时救助工作中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因流域性水灾、旱灾、风雹等自然灾害,以及较大范围环境污染、破坏性灾害和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社会性灾害实施的救助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三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临时救助的具体操作办法,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龙岩市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情况告知书                

        :

  本单位于   年  月  日受理了你提出的临时救助申请。根据《龙岩市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第  条 项的规定,你的家庭            ,不符合临时救助申请条件。现退回你提交的申请材料及单据  张。

  特此告知。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本告知书一式两份,一份单位留存,一份发申请人)

  

  

  

  龙岩市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情况告知书                

        :

  本单位于   年  月  日受理了你提出的临时救助申请。根据《龙岩市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第  条 项的规定,你的家庭            ,不符合临时救助申请条件。现退回你提交的申请材料及单据  张。

  特此告知。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