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做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财务管理和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7:53:45   浏览:93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做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财务管理和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财务管理和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
财政部
财社(200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10号)精神,现就做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财务管理和经费保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按照省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下达的编制,合理安排人员经费及有关经费
按照国务院国发〔2000〕10号文件关于省以下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员编制的审批权限上收到省一级,由省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在中央核定的省以下各级政府机关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统一下达;省级财政管理部门根据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将人员经费、业务经费、装备经费及基础设施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统一核定和拨付,予以保障的规定,各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人员经费定额和业务经费定额,根据省级编制管理部门统一下达编制内的实有人员和机构,合理安排人员经费及相关经费,保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正常需要。
二、做好经费指标和国有资产的划转工作
省级财政部门要根据省级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和省以下药政、药检、医药管理等机构现有人员及其开支等情况,合理确定人员经费、业务经费、装备经费等预算指标上划基数,并全部上划到省级财政,分别列入行政经费和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上述部门和单位现有的国有资产全部上划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在资产的划转过程中,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认真开展清产核资,摸清上述部门和单位现有的资产占用情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省以下政企合一的医药公司及有关部门现有的人员、经费及其国有资产,按照履行药品监督管理职能的实际人数和经费预算数,以及国有资产的实际占用数或一定比例,上划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具体办法由省级财政部门商省级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研究提出意见,报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后,省以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涉及国有资产的无偿划转、有偿转让、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产权变更等事宜,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一报省级财政审批。
在合理上划省以下现有人员及其经费基础上,如果省级机构编制部门下达的编制出现空缺,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商省级人事、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市(地)县级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中经考核择优选用一部分,经费基数同时上划;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和从大专毕业生中考试录用一部分,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部门根据人员配备情况,逐步安排到位。
三、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管理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县、地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取得的上述收入,要逐级上缴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上缴省级国库或省级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与预算内财政拨款统筹安排使用;省级财政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安排相应的经费,保证药品监督工作的开展。涉及中央财政收入部分,由省级国库或省级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直接上缴中央国库或中央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的收费收入,要及时返还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专项用于行政执法和技术执法装备的配备。
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的原则,核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直属机构的年度经费预算,统一核付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四、安排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的几项要求
(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直属机构的人员经费,要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补贴标准核拨;公用经费按照当地财政预算定额核定。
(二)药品监督执法等专项业务经费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对大案、要案所需办案经费要重点保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
(三)省级财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直属机构的工作需要,科学制定装备配备标准,逐步配备到位。对药品监督工作中打假办案急需的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经费要优先安排。
(四)改革现行药品抽验机制。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药品抽验不得收费。由中央统一组织的药品抽验任务,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由地方组织的药品抽验任务,由省级财政安排。
(五)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直属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本地区的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属于政府安排的药品监督事业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要按照基本建设项目规定的程序审核批准。
五、加强管理,严格监督
(一)省级财政部门要提高对省以下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妥善解决垂直管理和经费指标划转以及编制安排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工作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药品监督管理经费。
(二)省级财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药品监督事业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分配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使用各项财政资金。对超范围、超标准、超定额资金,财政不予安排。
(四)省级财政部门要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应上缴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和国库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上缴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严禁挪用截留。
(五)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截留财政资金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2001年2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昌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规定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


南昌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规定
南昌市人民政府


《南昌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规定》已经1997年6月7日市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是指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接受城市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境、房产管理、人民防空、建筑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建专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对违反城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实施行政
处罚的行政执法行为。
本规定所称城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是指有关城市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境、房产管理、人民防空、建筑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
第三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包括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和各县、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北开放开发区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
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隶属于市建委,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直属大队。
各县、区或开发区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隶属于县、区人民政府或管委会,同时接受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的领导,实行双重管理。
第四条 市建委和各县、区人民政府或管委会应当加强对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工作的领导,定期对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水平。
第五条 城建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必须签订委托书。
委托书必须载明委托机关、受委托组织、委托事项、委托权限、委托相关事项、委托期限等主要内容。
第六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城建专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七条 城建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受委托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超越委托范围实施行政处罚的,由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人员遵纪守法、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应当宣传城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检查城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依法制止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场所、房屋周围的空地、绿地以及其他有碍城市观瞻等违反城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对拒不改正的,可以依法采取
强制措施。
第十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工作以日常巡查为主,定期检查为辅,采取全面监察和专项监察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一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时,不得少于两人,佩戴由国家建设部统一制发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标志,着统一制服,并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
对不佩戴国家建设部统一制发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标志、不出示行政执法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不接受询问、调查和处罚。
对未经批准擅自佩戴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标志、着统一制服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有权查处。
第十二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人员在查处违法行为时,有权要求当事人出示并可以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有权依法进入现场,并制作勘查(询问)笔录,当事人和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人员应当在笔录上共同签字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或当事人不在场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人员应当
在笔录上注明,并邀请两个以上在场人员签名见证。
第十三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人员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
第十四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十五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在实施行政处罚后24小时内,应当将案件材料报委托的城建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城建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当立即予以纠正。
第十六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在委托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城建专业行政主管部门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第十七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对群众举报的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对有明确行为人和违反城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事实,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立案。对不具备立案条件的,应当将理由告知举报人。
第十八条 当事人因不服行政处罚提起诉讼,城建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代为出庭应诉。
第十九条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玩忽职守的,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机关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拒绝、阻碍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人员执法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机构或其上级机关举报,城市建设管理监督机构或其上级机关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6月11日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治理干线公路收费站和超限运输检查站(点)周边环境工作责任制规定(试行)》的通知

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治理干线公路收费站和超限运输检查站(点)周边环境工作责任制规定(试行)》的通知

新政办[2006]1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新乡市治理干线公路收费站和超限运输检查站(点)周边环境工作责任制规定(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八月八日  

新乡市治理干线公路收费站和超限运输检查站(点)周边环境工作责任制规定(试行)

  为促进我市公路交通事业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收费站、检查站的管理规定和河南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关于实行纠风工作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建立治理站点周边环境工作长效机制,实现省定工作目标,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确保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干线公路收费站和超限运输检查站(点)执收执法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特制定本规定。
  一、治理原则
  实行治理站点周边环境工作责任制,必须坚持党政统一领导,各级政府主抓,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纠风部门协调监督,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同时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必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确保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二、治理任务
  (一)大力宣传并不折不扣地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深入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站(点)建设,规范站(点)工作人员执收执法行为。
  (三)严肃查处故意驾驶车辆或指使驾驶人员冲闯堵站(点)等影响干扰站(点)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
  (四)从严查处故意绕行站(点)或带领绕行站(点)行为。
  (五)从严治理围攻站(点)和破坏站(点)设施等违法行为。
  (六)依法查处其它干扰和影响站(点)正常执收执法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
  三、责任分工
  (一)各级政府的责任内容:
  1.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站(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联合执法工作,支持辖区内站(点)执收执法工作。
  2.积极主动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本辖区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自觉依法缴费和自觉接受站(点)检查的意识,克服特权思想。依照管理权限,严肃处理辖区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
  3.对辖区内发生的冲闯堵站(点)、围攻站(点)和破坏站(点)设施事件,接到报告后立即责成公安部门赴现场制止事态恶化,于当天组织公安、交通、监察、纠风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采取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4.对辖区内可能绕站(点)的路段要支持配合交通部门设立限行标志、限行设施,同时负责处理和纠正辖区单位或村庄擅自设置站(点)乱收费问题。
  5.组织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和恶势力干扰和破坏收费站(点)和检查站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
  (二)交通部门及站(点)的责任内容:
  1.在站(点)及向站(点)周边村镇,或向过往通行车辆,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工作,大力营造强化执收执法的舆论氛围。
  2.加强站(点)内部管理,明确并细化、量化站(点)及其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监督考核办法。强化标准化、规范化站(点)建设,做到文明执收、文明执法、文明服务,采取措施杜绝私放“人情车”、“关系车”或私自降低执收标准、随意执法的问题发生。
  3.对冲闯堵站(点)、拒绝执收执法的车辆依法扣留,并告知公安机关,对肇事者及其车辆交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4.主动与站(点)所在县(市)、区和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协调汇报,取得各级地方政府和组织的支持与配合,积极向有关部门通报和报告站(点)周边环境情况,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收费站周边居民、企业和其他单位通行政策,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惠民。
  5.严肃追究超限检查站(点)和收费站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执法等行为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三)公安部门的责任内容:
  1.积极配合支持各站(点)搞好执收执法工作,为超限检查站(点)和收费站创造良好的收费环境。
  2.加强各站(点)及其周边地区社会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地方恶势力影响干涉站(点)执收执法工作秩序的不法行为。
  3.对管辖区域内发生的扰乱站(点)执收执法工作秩序的事件,接警后要做到即刻出警,及时组织人员到达事发地点,控制事态,疏导交通。对构成案事件的,要一案一查,一查到底,做到件件有着落。对肇事者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4.对治安环境较差的站(点),认真主动排查问题,采取对策进行治理。必要时派出人员进驻站(点),实施重点治理。
  (四)纠风部门的责任内容:
  1.定期或不定期对治理站(点)周边环境工作情况进行明查暗访,查处和纠正违规执收执法行为和不履行职责、不落实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责任制的失职渎职行为,并实施责任追究。
  2.严肃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闯站绕站、带头或参与干扰站(点)执收执法、破坏站(点)设施等违法违纪行为,并依法追究其行政和纪律责任。对严重违法人员建议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或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3.组织社会各界对有关站(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受理举报投诉并组织查处。抓正反两方面典型,利用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宣传或曝光。
  (五)新闻媒体的责任内容
  1.市级各新闻媒体(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加强对收费、治超工作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提高司乘人员依法交费意识,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2.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不定期地对全市干线公路收费站、超限运输检查站(点)规范执法、周边环境等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暗访调查,对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曝光或跟踪报道。
  四、保障措施
  (一)县(市)、区政府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全面负责辖区内站(点)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负责落实站(点)周边乡镇和有关村庄治理工作责任人,负责协调落实主管站(点)治安环境责任人,采取措施促使责任人责任到位。
  (二)县(市)、区政府牵头建立协调运行制度,负责督促、协调、支持有关乡镇和交通、公安、纠风部门履行职责,落实检查、治理工作。
  (三)对不履行职责和责任制规定,管理不到位,治理不力、不协调、不配合,而致使连续出现或多处发生干扰干线公路收费站执收等问题的,依照有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直接责任人,并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四)连续出现或多处发生问题的站(点)及其周边地区列为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重点监控范围和治安综合治理重点地区,并对外公布。重点监控期限一年。
  (五)将治理站(点)周边环境列入纠风工作范围,各级纠风部门与公安、交通部门建立联合专项考核机制,与年度纠风工作一并安排,一并检查,一并考核。
  (六)加大对治理工作的督查力度,列入政府工作督查范围,每季度通报督查情况和有关案事件的查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