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卫生防病健康教育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4:44:54   浏览:95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卫生防病健康教育的通知

中宣部、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中宣部、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

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卫生防病健康教育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党委宣传部、卫生厅局、爱卫办、建委(厅)、铁路局、交通厅(局委)、民航地区管理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增加,节假日以及春运期间民工返乡、旅游、探亲的人口越来越多。据预测,今年仅春运期间流动人口将达18.9亿人次。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预防传染病传播与流行,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要因地制宜使用现有的宣传设施,在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和列车、长途汽车、客机、轮船及公共汽车、出租车、电车、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开展健康教育。要将普及公共卫生、公共场所禁烟、卫生防病、改变陋习等知识与法规作为向旅客宣传的重要内容。在不影响客运组织工作的前提下,在各类等候场所内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牌或使用电子显示屏进行宣传;在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内摆放或张贴供旅客阅读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要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广播、闭路电视开展宣传;各类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内要有禁烟标志或警语。

二、各地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制作并提供适合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和节目。铁路、交通、民航等系统的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健康教育的指导,提供宣传材料。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以下简称“行动”)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了适用于车船广播等使用的春运健康教育广播稿,随文下发,请结合实际组织使用,做到健康教育不漏班次,不留空白点。

三、节假日特别是春运期间,流动人口显著增加,加大了冬春季呼吸道疾病,特别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结核、肝炎等疾病传播的机会。各部门要根据当地防病工作特点和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旅客健康教育工作,特别要做好进城务工农村群众的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营造预防SARS、艾滋病等传染病及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四、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及客运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客运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认真组织本地本部门的健康教育工作。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卫生、爱卫、建设、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要及时沟通信息,协调配合,加强指导。

五、各地各部门要为加强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防病健康教育提供经费支持,加强检查、督导,推广好做法、好经验,保证这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使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为旅客健康服务、树立行业新风的窗口。

附件:春运健康教育广播稿





二○○四年一月十八日











春运健康教育广播稿目录

1、一部电梯使“非典”传染到世界各地

2、感冒流感不相同

3、防治乙肝有办法

4、洁身自爱防性病

5、共同对付艾滋病

6、结核病日话结核

7、春节探亲要避孕

8、春节吃喝有学问

9、饮酒适度应限量

10、烟花鞭炮惹祸端

11、旅途谨防精神病

12、吸烟康寿两难全

13、天冷尤应防煤气

14、近亲结婚悲剧多

15、迷信骗人不治病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做好2011年度《企业年度工作报告》填报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做好2011年度《企业年度工作报告》填报工作的通知

国资发监督〔2011〕155号


各中央企业:

  根据《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83号)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国资发监督〔2006〕174号)的要求,各中央企业每年向监事会报送《企业年度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做好2011年度《报告》填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和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填报工作责任

  (一)健全组织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报告》填报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指定相关领导牵头,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加强负责部门的综合协调力度,细化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

  (二)完善工作制度,要认真总结《报告》填报工作经验,按照填报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流程,落实相关责任,认真组织做好《报告》的布置培训、编制审核、评价报送等工作。

  (三)加强培训指导,要及时组织开展对子公司的布置培训工作,加强工作指导,督促子公司按时保质完成填报工作。

  二、严格工作规范,按规定要求编制报告

  (一)各中央企业应全面总结2011年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情况,严格按照新修订的《2011年度〈企业年度工作报告〉格式文本及编制说明》,认真做好《报告》编制工作。

  (二)《报告》填报范围包括集团公司、境内(外)二级单位、各级金融子公司以及所托管企业。管理级次较长的企业,三级(含)以下重要子公司及重要非法人实体,应根据派驻本企业监事会的要求纳入填报企业范围。

  (三)《报告》为企业分户报告和集团合并报告的统一格式,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八部分,附件十一部分。

  (四)《报告》应侧重反映2011年度企业的新情况、新变化,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查找问题根源,揭示企业存在的风险及隐患。

  按照编制要求,围绕出资人重点关注事项,对要求整改落实的问题逐一说明整改方案及成效。

  (五)各中央企业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2010〕41号)及相关规定,根据《报告》内容,合理确定《报告》的密级及保密期限。

  三、加强汇总审核,确保报告质量

  (一)《报告》是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成果的综合反映,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集团公司应加大对子企业《报告》的审核力度,确保集团整体报告质量。

  (二)各中央企业要加强文字汇总和审核力度,确保《报告》内容完整翔实,数据口径统一,信息披露充分,逻辑架构清晰,避免信息错报、漏报或重复报送等。

  (三)要建立企业内部评价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集团的《报告》填报质量评价实施办法,组织开展对子公司填报工作的考核评价。

  (四)集团公司要及时反馈子公司《报告》填报质量考核评价结果,形成工作闭环,督促子公司及时总结经验,提高集团整体编报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与派驻本企业监事会的沟通配合

  (一)《报告》填报范围和具体内容应与派驻本企业监事会沟通,根据监事会工作需要,可对填报范围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二)《报告》布置培训工作应邀请派驻本企业监事会共同参与,加强沟通指导,及时传达落实监事会的意见和要求。

  (三)《报告》汇总审核工作应按派驻本企业监事会的要求进行,对不符合填报规定的,需重新填报或补报。

  (四)《报告》质量内部评价工作应征求派驻本企业监事会的意见,加强沟通配合,不断提高编报质量。

  五、按时备案和报送报告

  (一)各中央企业应与派驻本企业监事会共同确定2011年度拟报送《报告》企业名单(式样见附件1),并于2011年12月15日前报国资委监事会工作局(以下简称监事会局)备案。

  (二)请各中央企业于2012年2月15日前将集团公司与各级子企业《报告》一并以正式文件形式(式样见附件2)报送派驻本企业监事会(纸质材料1套,光盘2套);同时将《报告》(光盘1套)及正式文件报送监事会局备案。未按要求填报的,需在正式文件中说明原因。

  (三)《报告》继续使用2011年度企业报表处理软件填报。新修订的《2011年度〈企业年度工作报告〉格式文本及编制说明》安装在企业报表处理软件中,需要纸质材料的企业请与监事会局联系。

  (四)2011年度《报告》填报培训与国资委2011年度财务决算培训统一安排,届时请各中央企业按照要求派负责《报告》填报工作的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央企业《报告》审核工作力度,从报告报送及时性、内容质量、组织沟通、填报规范性、填报范围完整性等方面,对各企业2011年度《报告》填报质量进行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并在中央企业范围内通报。

  各中央企业在填报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派驻本企业监事会或监事会局联系。

  联系人:监事会局李春兰崔竹

  联系电话:(010)64471655/1800、64471810(传真)

  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56号

  邮政编码:100011


  附件:1.拟报送《企业年度工作报告》企业名单(式样)
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9670/n263055/n13927651.files/n13931887.doc
   2.关于××××公司2011年度《企业年度工作报告》的报告(式样)
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9670/n263055/n13927651.files/n13931888.doc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一 日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贯彻执行两审终审制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贯彻执行两审终审制的通知

1955年2月4日,最高法院、司法部

各级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法院组织法公布业已三个月,但有若干中级(省分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二审案件时仍准许当事人上诉第三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0、11、12三个月收案数字统计,民事三审上诉案件仍占民事收案总数百分之六十二强,刑事三审上诉案件亦占刑事收案总数百分之三十强。这种情况,不但违背法院组织法,且对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法院工作都是不利的。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各中级(包括尚未改为中级法院的省分院)以上人民法院必须明确准许上诉三审已无法律根据,今后对所受理的案件必须遵照法院组织法认真负责地实行两审终审制。法院组织法关于审级制度的规定是鉴于我国地区辽阔,交通不便,如果审级过多,势必造成诉讼拖延,对人民不利,而两审终审既便利人民诉讼,又可以办案迅速,是切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各级法院在宣判时应向当事人充分说明二审终审制的好处,并说明第二审判决就是终审判决。同时,在审理案件时须发挥独立负责精神,加强调查研究,防止草率粗糙,务求判决正确。宣判以后如果发现原终审判决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时,即应根据组织法第12条第1款的规定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