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优待残疾人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4:47:01   浏览:838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蚌埠市优待残疾人办法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


蚌政〔2004〕62号
关于印发蚌埠市优待残疾人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蚌埠市优待残疾人办法》已经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五月九日

蚌埠市优待残疾人办法

为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户籍在蚌埠市行政区域内,符合国家残疾人规定标准,并持有全国统一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二、号召全社会发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城乡基层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的残疾人工作。
三、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确保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符合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条件的残疾人,实行集中或分散供养。对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残疾人,由民政部门给予救济。
四、对农村残疾人,按丧失劳动能力程度不同减免本人农业税。一类残疾人:为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免征农业税;二类残疾人: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减征50%农业税;其他类残疾人:减征30%农业税。具体操作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确定。
免予承担一事一议筹资和义务工。
五、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按户口所在的学区招收入学,不得拒收。普通中学、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和所辖大中专院校,必须招收符合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残疾而拒绝录取。学校对接受义务教育的生活困难的残疾学生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子女减免学杂费。所在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及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办理相关证明手续。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助学金和其他方面的资助。
对符合统一录取标准的贫困残疾大学本、专科生以及2003年以后取得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文凭的贫困残疾大学生,根据《安徽省救助贫困残疾大学生暂行办法》规定实施资金救助。
六、各相关部门、残疾人所在单位,各相关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残疾人进行就业前的各种技能培训,给予减免50%以上的培训费和其他费用。
七、对大中专残疾毕业生,各用人单位应按照其所学专业和劳动能力予以接收安置。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对适合本单位某些工作岗位的,应一并予以考虑。有关部门在核实单位残疾人时纳入按比例安排就业计算。
八、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谋职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优先颁发营业执照,并结合残疾人实际经营状况,减少或免除其个体工商管理费。有关部门在场地、摊点等方面提供方便。
九、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的,免征营业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减征50%-90%的个人所得税并免收税务登记和证照类的费用。
十、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在当地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含乡镇以上医院、卫生院)就医,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并实行挂号、交费、化验、取药四优先。农村残疾人持乡、村两级证明,城镇残疾人持最低生活保障证明就医,医疗机构给予减免40%的床位费;因病情需要做CT、磁共振检查的,检查费减免30%。
十一、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可以免费进入博物馆、纪念馆、科技展览馆、体育馆、文化馆、公园等场所。但上述场所举办大型商业性文体活动时除外。
十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残疾人的法定抚(扶)养和监护人必须履行其应尽的抚(扶)养义务和监护责任。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遗弃、伤害残疾人。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依法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十三、农村贫困残疾人在非耕地上按规划自建房,除收取证书工本费外,免收其他一切费用。
十四、残疾人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残疾职工残疾程度,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必要的劳动保护,制定适宜的劳动定额。
残疾职工的劳动工资、福利待遇和劳动保险等,与健全职工同等待遇。
企事业单位实行合理劳动组合或关、停、并、转时,应妥善安排好残疾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并努力为其创造条件,使其尽快重新获得就业机会。
劳务中介机构免收残疾人劳务介绍费用。
十五、盲人凭残疾人证免费搭乘市内公共交通工具。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在停车场停放残疾人专用车辆,免费使用收费公厕。
十六、城建、交通部门新建、改建公共建筑物和道路时,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性和正当权益,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七、对获得世界性各类体育比赛金、银、铜牌和全国残运会金、银牌的残疾人,所在县、区人民政府给予与健全运动员相同的物质和金钱奖励。如无固定职业,不论是农业或非农户口,都给予安排工作;属农业户口的,给予办理农转非。
十八、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本办法规定的,由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并责令限期改正。
十九、本办法由市残联负责解释。
二十、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

公安部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93号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已经2007年5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 周永康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六日


第一条 为规范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行为,依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主管部门和单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按照分工履行监督检查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职责。

铁路、交通、民航公安机关和国有林区森林公安机关负责监督检查本行业、本系统所属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公安消防、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单位内部消防、交通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监督检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予以保密。

第四条 公安机关对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一)单位按照《条例》规定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情况;

(二)单位主要负责人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情况;

(三)单位设置治安保卫机构和配备专职、兼职治安保卫人员情况;

(四)单位落实出入登记、守卫看护、巡逻检查、重要部位重点保护、治安隐患排查处理等内部治安保卫措施情况;

(五)单位治安防范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维护情况;

(六)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机构、治安保卫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情况;

(七)单位管理范围内的人员遵守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情况;

(八)单位内部治安保卫人员接受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情况;

(九)其他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内容。

第五条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治安保卫重点单位,除执行本规定第四条规定外,还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一)治安保卫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报主管公安机关备案情况;

(二)治安保卫重要部位确定情况;

(三)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治安保卫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情况;

(四)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及组织演练情况;

(五)其他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内容。

第六条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要求单位治安保卫工作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对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二)查阅、调取、复制与治安保卫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

(三)实地查看单位治安保卫制度、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查看单位物防、技防等治安防范设施的设置和运行情况;

(四)利用监控设备检查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落实情况;

(五)根据需要采取的其他监督检查方法。

监督检查可以采取定期检查、临时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民警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出示工作证件。

第七条 监督检查应当制作《检查笔录》,如实记录监督检查情况和发现的治安隐患,并交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陪同检查人员核对签名。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陪同检查人员对记录有异议的,应当允许其说明;拒绝签名的,检查民警应当在《检查笔录》上注明。

第八条 单位违反《条例》规定,存在治安隐患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并处警告。

责令单位限期整改治安隐患时,应当制作《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详细列明具体隐患及相应整改期限,整改期限最长不超过二个月。《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应当自检查完毕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被检查单位。

单位在整改治安隐患期间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第九条 单位认为有正当理由不能在整改期限内将治安隐患整改完毕的,应当在整改期限届满前向发出《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的公安机关提出书面延期整改申请。

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对延期申请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同意延期的决定并送达《同意/不同意延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延期整改期限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第十条 对责令限期整改或者同意延期整改治安隐患的,公安机关应当自责令整改期限或者延期整改期限届满次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对治安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自复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复查意见告知书》。

单位在规定整改期限届满前,认为已将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或者同意延期整改的治安隐患提前整改完毕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提前复查治安隐患整改情况的申请,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单位申请次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自复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复查意见告知书》。

经复查,由于客观原因致使治安隐患整改情况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并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通报单位上一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对无正当理由致使整改情况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公安机关应当按逾期不整改治安隐患依法处理,并可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督促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第十一条 单位违反《条例》规定,存在下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的,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建立和落实主要负责人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的;

(二)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制度的;

(三)未设置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的;

(四)未根据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治安保卫人员的;

(五)内部治安保卫人员未接受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的;

(六)内部治安保卫机构、治安保卫人员未履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职责的。

第十二条 单位违反《条例》规定,存在下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措施的;

(二)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未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的;

(三)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确定本单位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治安保卫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的;

(四)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

(五)管理措施不落实,致使在单位管理范围内的人员违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情况严重,治安问题突出的。

第十三条 单位违反《条例》规定,存在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所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或者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除依据各该条规定给予处罚外,还可建议有关组织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监督检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制作、送达法律文书,超过规定的时限复查单位整改情况和核查群众举报、投诉,或者有其他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行为,经指出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对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的单位,未经复查或者经复查治安隐患未整改,作出复查合格决定,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的;

(三)对单位或者当事人故意刁难的;

(四)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五)违法违规实施处罚的;

(六)故意泄漏监督检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和单位商业秘密的;

(七)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机关、团体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检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有关计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有关计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自今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两则”),是我国企业财会制度的重大改革。为适应“两则”的执行,有利于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经商财政部同意,现对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计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制未出台以前,国有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成本费用开支的范围和标准,暂按“两则”及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为了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税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对纳税人下列项目,按以下规定扣除:
(一)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在不高于按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二)企业捐赠给经国家批准成立,从事公益救济事业的非营利机构的支出不超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准予扣除。企业直接给受益人的捐赠不得在税前扣除。



1993年10月12日